第24届广州国际生态农产品食品产业博览会

The 24th World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Food Industry Expo 2025

2025年6月12-14日

广州•广交会展馆
& 首页 » 媒体中心 » 行业资讯

杨 振:降低出口转内销的制度性交易成本

时间: 2020.07.01

受全球疫情防控形势的影响,全球经贸活动显著降低,事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外贸出口类企业,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。随着国内复工复产达产的全面推进,外贸出口类企业遇到的难题,已经由前一阶段国内疫情防控引致的“供应困难”转化为国外疫情防控带来的“外需疲弱”。为出口企业纾困,引导出口企业转型,可以说正当其时。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出了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,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《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》进一步明确了一系列制度性支持措施。从微观企业视角来看,出口转内销的决策转型,必须要有稳定的政策环境作为支撑。这既需要进行短期临时性政策调整,又需要不断降低出口转内销的制度性交易成本,以完善的体制机制为企业出口转内销提供长期制度激励。

“外需疲弱”成为出口企业需应对的新挑战

国际疫情防控新形势下,出口企业经营压力正从供给端转向需求端。在国内疫情防控的初期,大量企业普遍面临出口订单积压,加快复工复产达产成为出口企业的首要难题。不过,随着国内复工复产顺利推进,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和困境主要来源于国际市场。因疫情国际蔓延和严格的边境封锁等防控举措,全球产业链终端需求开始出现明显锐减。数据显示,在疫情影响下,2020年第一季度,我国货物出口同比下降了11.4%,5月份按美元计价的出口额同比下降了3.3%,国际市场萎缩态势明显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,2020年全球经济将面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,预计萎缩4.9%。而我国出口额占国际市场份额高达13%,许多外贸企业切实遇到了出口订单被延期或取消的情形。在这种态势下,“外需疲弱”已替代“供应困难”成为出口企业需应对的新挑战。短期来看,出口企业能否依托国内庞大的消费能力、用好市场规模优势,及时实施出口转内销策略,是特殊时期能否顺利渡过难关的关键。

出口转内销成为趋势性特征

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进程来看,出口转内销也已经成为一个趋势性特征。近年来,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结构转型,对国际市场和出口导向的依赖正在发生积极变化。越来越多的企业从盯住出口和外需转向聚焦内销和内需,从代工和加工贸易为主转向制造和一般贸易为主。长期来看,为支持出口转内销提供更好的制度支撑,也是顺应经济结构性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
企业出口转内销,除了承担服务网络、营销体系和品牌建设等技术性成本,还需要承担制度性交易成本,主要体现在:第一,内外贸税费优惠差异问题。传统出口导向政策体系下,对出口产品给予了较多优惠政策,比如对综合保税区内的加工贸易企业,采取“境内关外”政策,进口材料和出口产品一般不予征税。但是,如果企业将产品转销到国内市场,进口税以及缓税利息等税费则需要补缴。在这种税制约束下,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激励就被弱化。第二,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建设问题。经过多年的国际市场竞争,我国的部分出口企业实际上具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,也拥有较丰富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研发储备,但对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仍存担忧,转内销时则可能需要承担被侵权的风险以及高额的维权成本。同时,部分出口企业的高质量产品转内销,还面临着低价低质产品的恶性竞争,在监管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亟待提质和完善。第三,内贸流通制度问题。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采取内外贸分离的流通体制,国内市场流通效率低、市场交易成本高、对接国际市场难。近年来,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,但内外贸融合仍然存在一些短板,内贸流通的法律法规、标准、信用等制度体系仍有待健全,市场分割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。企业出口转内销,要为此承担较高的制度性交易成本。

综合地看,支持出口转内销不只是应对国际需求短期冲击的临时举措,也是经济发展新趋势下出口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,更是顺应经济结构转型的主动选择。支持出口企业转内销,既要着眼短期进行政策调整,又要立足长期优化制度建设。短期可以从税收优惠、平台支撑、信息服务等方面,对出口转内销给予政策性调整和帮扶。长期则要加力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,加强知识产权保护,优化贸易监管体系和标准,不断降低出口转内销的制度性交易成本。

疫情发生以来,我国逐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出口转内销的政策,企业从事内销的成本正在不断降低。一是税收优惠。针对加工贸易企业转内销,提供更有力的税收优惠并扩大了覆盖范围。从4月15日至年底,暂免征收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税款缓税利息。与此同时,扩大了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试点的覆盖范围,至今所有综合保税区都可享受该政策优惠。二是平台支撑。多地政府开始与市场销售平台开展战略性合作,为出口转内销企业提供更便利的接入渠道,引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、专业展览等平台对接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,降低了企业在市场上的搜寻成本,精准对接了消费需求。三是信息服务。为出口转内销企业所需要的金融保障、品牌建设、业务培训、宣传推介等,提供更及时更优质的信息服务。在可预见的期限内,国际疫情影响短期还将持续,加大对出口转内销企业的临时性政策支持仍属必要。对此,要进一步探索实施更有吸引力的税收优惠,利用财政资金对出口转内销的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信用担保,出台更多能够促进产供销对接的优惠政策,完善相关公共信息服务,搭建内销展示交流平台,帮助企业利用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。

降低出口转内销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是长期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所在

降低出口转内销的制度性交易成本,引导企业出口转内销,是长期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所在。一方面,在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的同时,要为内贸流通创新提供更具包容性的制度支持,提升转内销便利化水平。国际贸易衍生出的各类保护交易的政策性金融产品,可以创新性大规模应用到内贸流通上来。比如国际上规范的支付方式、针对应收账款等各类信用保险,大大缓解了企业对外贸易风险,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外贸成本。发展有助于降低国内交易风险的多元化信用保险制度,为企业出口转内销提供融资、保险等综合解决方案,才能真正降低出口转内销的成本。另一方面,对于那些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出口企业来说,转内销最关注的就是公平的竞争环境和高质量的标准体系。支持出口转内销,更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高标准监管体系建设,扩大内外销产品“同线同标同质”实施范围,简化出口转内销产品认证程序,为其国内生产销售提供审批快速通道,并逐步建立内外销统一的制度和规则。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和恶性竞争进行坚决打击,利用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降低企业出口转内销的不确定性,系统降低出口转内销的制度性交易成本。

文章来源:中共中央党校

获取更多资讯,请点击微信公众号  IHE大健康展

>